张爱萍乃是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的唯一开国上将。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,他毅然投身其中,出生入死,不断立下赫赫奇功。到了和平年代,他又为国防和军队的建设作出了极为重大的贡献。而迟浩田则曾在很长时间里,在他的领导下辛勤工作。
张爱萍曾担任新中国的第六任国防部长,迟浩田则是第八任。在迟浩田的心中,张爱萍既是他的师长,又是他的挚友。尽管他们初次见面的时间并非很早,但却由此结下了深厚且难以割舍的缘分。
迟浩田和张爱萍,在 1953 年的时候初次有了相识的经历。
彼时,张爱萍担起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参谋长之职,而迟浩田身为华东军区下属的二十七军七十九师,该师有荣获“济南第一团”称号的英雄团,迟浩田在此英雄团担任政治处副主任。
1953 年之际,张爱萍前往迟浩田所在的团进行视察工作。因为迟浩田在团内的一众将领当中,属于少数曾多次参加过上級召开的英模会议,见过大场面的人。正因如此,团里的领导们都纷纷向他请教,究竟该如何迎接张爱萍这位首长的检查呢?
但实际上,迟浩田内心着实没什么把握。他对于张爱萍将军的了解,和一般人没啥两样,仅仅知晓他“既具备智谋又拥有勇气,是我军里的一位勇猛战将,还擅长书法,并且会写诗、照相”,除此之外,关于他的性格特点,迟浩田是一概不知。
当他初次见到张爱萍时,便发现将军已然与团里的战士们亲密无间,聊得极为热烈。话题涵盖从大家的籍贯、口音,到部队的饭菜、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,无论大小,天南地北,无所不包。
此外,将军特意在脖子上挂了一部照相机,他跑来跑去地为战士们拍照,从外表完全看不出来他是一位大首长。
就这样,初次相见之时,张爱萍凭借着那平易近人的兄长般的风范以及儒将所特有的气质,给迟浩田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。在此之前,他内心的那些顾虑,仿佛早就如同烟雾般消散得一干二净了。
之后,迟浩田回想起彼时的张爱萍将军,那印象依旧深刻在脑海中。将军有着宽宽的额头,白皙的皮肤,在威严之中蕴含着慈祥,于刚毅之际透露出平和。
一段风雨交加的岁月毫无征兆地降临,张爱萍遭受到了错误的指责。即便身处艰难的境遇之中,他却一直坚守着原则,并且展开了顽强的抗争。
1975 年之际,张爱萍再度投身于工作之中,担任起了国防科委主任这一职务。然而,没过多久,他便遭受了错误的指责。
迟浩田于 70 年代初期被调往北京工作,到了 1973 年,他担任了北京军区的副政委一职。
1976 年,河北唐山遭遇了强烈地震。彼时,身为北京军区副政委的迟浩田肩负起重任,担任了抗震救灾的总指挥。他亲自奔赴一线,指挥着十万官兵展开行动,凭借着卓越的领导和部署,较为出色地完成了抢险救灾的艰巨任务。
1976 年 10 月之际,迟浩田在拨乱反正的过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,成功地恢复了国家的秩序,随后他被晋升为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参政治部主任,在那个时候,他仅仅 49 岁。
1977 年 3 月之际,张爱萍将军再度复出。到了同年 10 月,迟浩田直接对为老同志纠正冤假错案的工作进行分管,并且专门聆听了负责清理张爱萍将军档案材料工作组所做的汇报。
当迟浩田品读着张爱萍将军在那风雨如晦的岁月里所创作的诗句时,像“纵然有千斤的重压在顶,又怎能奈何得了天生的硬骨头,哪怕被记上阎王的簿册”,“少年时意气风发,冒死追随党而行……到了暮年依然傲对霜雪,壮志能激发出雷霆般的力量”,“胸怀坦荡可昭日月,正义之声能抵御狂澜”,“等到晴朗的日子到来,再重新一起谈论诗文”等等。迟浩田深受震撼,直言从这些诗句之中,“真切地看到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所具备的浩然正气以及那铮铮铁骨”。
在随后的时光里,于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岗位之中,迟浩田和张爱萍获得了更多一同共事的契机。
在复出之后,张爱萍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武器装备方面。到了 1980 年,他成功地组织并指挥了中国第一颗洲际导弹的发射这一重大行动。
1982 年 9 月之时,张爱萍担起了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的职务。在同一年的 11 月,他就任了新中国的第六任国防部长这一重要职位。
张爱萍不单在军事领域展现出卓越的才干,而且在原则性问题上始终坚守,勇于直言不讳。他的这种特质对迟浩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已然成为迟浩田为之学习的楷模。
1986 年,迟浩田于一次会议结束后进行发言,紧接着,张爱萍将一张小纸条递给了他,纸条上清晰地写着:“勿因追逐名利而使自身蒙受耻辱,应当明辨真伪而羞于奴颜婢膝;冲破世俗的束缚而一尘不染,树立高洁的品格而两袖清风。”
这两句话语宛如璀璨的明灯,将迟浩田的从军之路照得格外明亮。
1987 年 11 月,迟浩田正式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这一职务,同时也是总参党委书记。在同一时期,张爱萍从一线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,担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。
即便已退居到二线的位置,张爱萍对党、国家以及军队的建设依然极为关切。某一天,他特意亲自拨通电话,邀请迟浩田前往自己家中进行秘密交谈。
在这次谈话里,张爱萍特别着重地提及了部队经商的问题,以“饮鸩止渴”来形象地阐述这种现象所蕴含的危害。他以清朝时期八旗军入关之后,众多将领纷纷参与经商,不再专注于自身本职事务,在面对英法联军、日军以及八国联军的进攻时接连遭受败仗为例,同时又以民国时期军阀经商,在关乎战事甚至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,首先考虑的却是自身私利这一历史为借鉴,以此来提醒迟浩田要对这种自毁长城的行为保持高度警惕。
他着重指出,军队进行商业活动虽或许能带来短暂的经济收益,然而却会极大地削减军队的战斗能力以及纯洁性。
这番话饱含真情,坦诚相见,迟浩田听后深有感触,获益良多,且将其牢记在心。
1993 年这一年,迟浩田担起了新中国第八任国防部长的重任。在他不懈的努力之下,部队经商这一问题开始逐步受到重视,而后更是被中央明确地予以禁止。
人们对迟浩田的胆识与担当予以赞扬,然而迟浩田却坦诚相告,事实已然彰显,爱萍同志的这些观点极具远见卓识,此次改革的成功,与爱萍同志的长期呼吁以及悉心指导紧密相连。
迟浩田,正是张爱萍所呼吁并加以指导的坚决执行者。此外,这两位将军的文韬武略,在外交事务方面也有着突出的表现。
张爱萍将军在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之后,成为了与美国展开军事交往的首位人物。当他访问美国期间,面对一些有意刁难的问题,他都能够应对自如,简直让对方瞠目结舌、哑口无言。
在担任国防部长期间,迟浩田使得中国与其他军队之间的互访次数增多。他频繁地进行出访,展现出不卑不亢的姿态,既坚守着中国立场的严正性,又让世人真切地看到了近年来中国政策的转变,促使中国更加紧密地走近世界。
之后,迟浩田进行出访活动,时常会有一些国家的元首以及军队首脑向他提起张爱萍将军,并且让他帮忙转达问候、送上礼品,还有的让他代为求取墨宝,面对这些,他欣然接受,毫不觉得辛苦。
他讲道:“这里面包含着对爱萍同志那学识极为渊博的深深仰慕之情,有着对他那为人十分坦诚且友善的高度赞誉,而更多的则是对他在军事外交领域中能够纵横驰骋、始终秉持正义的发自内心的钦佩之意。”
2003 年 7 月 5 日,张爱萍将军于北京因疾病离世,享年 93 岁,自此,他圆满地走完了那为党和人民毫无保留地奉献的一生。
在他生前,他创作了数量众多的回忆性文章,并且将自己的诗词、书法以及摄影作品结集出版,给后人留下了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。
迟浩田在得知张爱萍逝世的消息后,内心深处涌起了无尽的悲痛与哀思。他执笔写下文章,细细回忆与张爱萍将军相识相知的那些琐碎细节,怀着深情缅怀这位曾经的老领导。
他讲道:“爱萍同志不单是我所敬重的前辈,更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导师呢。”
迟浩田同张爱萍之间的故事,绝非仅仅关乎两位将军的私人情谊,更是中国军队在迈向现代化进程里坚守着自身原则、敢于担当的鲜活写照。他们以毕生的时光阐释了军人所肩负的使命与责任,为国家的国防事业构筑起了坚实的根基。

